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云南各民族乐舞多元分层一体化分布格局兼谈(4)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6 04: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二,语言,指共性化的曲调、歌词内容和歌词语言。在多民族杂居和散居地区,因长期的文化交流和互播而产生,能为不同民族、地域人们所接受的共性

其二,语言,指共性化的曲调、歌词内容和歌词语言。在多民族杂居和散居地区,因长期的文化交流和互播而产生,能为不同民族、地域人们所接受的共性化曲调、歌词和歌词语言(族际语或“官话”),是形成区域性歌舞乐种(族)的又一重要因素。 例如在汉族和彝语支各民族共有的打跳、三脚歌等舞种中,不同民族歌手和群众常采用汉语歌词或汉族风格曲调进行沟通交流; 不同民族的象脚鼓歌也常常用的是傣语歌词和傣族民歌曲调。

此外,打歌、铜鼓舞、芦笙舞、宴席舞等,与多民族杂居的社会与历史条件、 相似的宗教信仰层次, 以及共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皆有联系。

(三)乡土性、族群性、色彩性——地域性传承风格层次

传统乐舞的地域性风格, 是指在区域性风格格局中自然显现的各种地域性风格因素。 此类风格因素同样可分两类。 一类是存在于多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的,带有较浓郁的乡土性、族群性和色彩性, 仅在地域范围内传承和传播的传统舞乐品种。 在多民族舞乐文化风格亚圈内部, 不同少数民族及数不尽的民族支系相互交错、毗邻杂居。尽管其中的不同地域性舞乐文化风格小圈之间存在着于区域性层面表现出来的某些共性化艺术与文化因素特征, 但由于多民族性异源文化的融合性程度较低, 于地域性层面表现出来的对比性舞乐风格因素的差异,比起单一民族舞乐文化亚圈来说要大得多。 具体而言,在此类舞乐文化亚圈内部,即便是相邻的舞乐文化风格小圈之间, 也可能在具有某些共同区域性舞乐风格因素的同时, 也由于音乐曲调为不同民族风格、 歌词采用不同民族语言或同一民族不同方言土语演唱, 以及歌词中存在较特殊的社会内容等方面原因而出现彼此不能沟通和交流的现象。

另一类是跨区域性或区域性舞乐风格的地域性局部体现。 可以说,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各类舞乐文化风格亚(次)圈内部,均含有无数的舞乐文化风格小圈,但其存在方式与构成原理却不尽相同。比如,在云南花灯里,便存在以昆明花灯、玉溪花灯、嵩明花灯、弥渡花灯、建水花灯、姚安花灯、元谋花灯、楚雄花灯等不同的地域性舞(乐)种为代表的舞乐文化风格小圈。

结 语

通过以上讨论和分析, 笔者拟对云南传统舞乐的研究及其发展前景提出几点认识。

首先, 尽管改革开放后数十年来学界在该领域研究中取得了大的成绩, 形成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 比如,在有关传统乐舞的研究中, 一直以来对于此方面研究的宏观规划及分类问题有所忽视。又如,在少数民族舞乐、 汉族传统舞乐及跨界传舞乐三者之间, 一直存在着主要关注少数民族舞乐的现状和发展, 而对后两类传统乐舞重视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如今于国家层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之际,我们学界和学者需从自身学科的前沿命题出发,主动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一点四方”扩展到“四方与周边”,将研究目标由少数民族音乐的对象性研究扩展到跨界族群音乐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研究,由此更加重视和关注传统乐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进而去认识和考察传统乐舞与国家(民族)、区域与族群诸文化认同层面的关系。 这些都与本学科近年来所提倡的应用民族音乐学、 多点(线索)音乐民族志、隐喻音乐民族志以及“音乐与认同”等较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笔者寄希望于将来, 学界和学者能够增强上述几方面研究意识, 以使云南传统乐舞文化研究得到更好的持续性发展。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406/715.html

上一篇: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发展探析
下一篇: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