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云南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06: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家畜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人布病病程长,症状累及多个部位,反刍动物患病则多表现自然流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和家畜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人布病病程长,症状累及多个部位,反刍动物患病则多表现自然流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危害[1-2]。1950-1980年我国畜间和人间布病整体处于流行期,主要发病区为内蒙古、吉林、山西等北方省份,90年代初期采取有效措施后,全国人间布病发病率有所下降,但1995年后流行区域向南方不断扩散,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达到峰值,发病率为(1.48~2.89)例/10万人,总体形势十分紧迫[3]。

云南位于祖国南方,纬度低、海拔高的地理优势创造了水源充足、山区草地广阔,生物资源丰富的优良畜牧环境,其辖区16个地州市129个县(区)大部分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牲畜市场需求量大。2018年云南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6%,牛、猪、羊存栏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七位,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25%均来自畜牧业[4],但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人兽共患病发生的机会。近年来云南布病疫情有加重趋势,本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17年间、主题为“布鲁氏菌病”或“布鲁氏杆菌病”的文献,进一步筛选得到了53篇关于云南布病的研究报告,从病原学特征、宿主种类、易感人群与感染径以及时空分布等方面总结近30年布病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为云南布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1 云南布病的病原学特征

布鲁氏菌属G-胞内寄生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可在羊分泌物,排泄物,胎盘中存活4个月,土壤中存活6个月,但对湿热较敏感,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性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5]。根据主要宿主的偏好性,分10个种22个生物型。其中,典型的种型包括:牛种布氏杆菌() (7个生物型),羊种布氏杆菌() (3 个生物型),猪种布氏杆菌(B.suis) (5个生物型),沙林鼠种布氏杆菌(),绵羊附睾种布氏杆菌(B.ovis),犬种布氏杆菌(B.canis)[6]。云南省流行的优势菌种是致病力较强的羊3型,与全国流行菌种一致[3,7]。

1982-1991年,在陆良、盈江、景洪病畜的流产死胎中陆续分离出4株羊布鲁氏菌和1株猪布鲁氏菌[8]。2012-2014年,分别从石林县[7]、陆良县[ 9]阳性奶山羊的病料(或流产胎羊)和华宁县[10]疑似布病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5株布鲁氏菌,均鉴定为羊种3型,提示羊布鲁氏菌是云南布病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猪种和牛种的分型还有待研究。

2 云南布病的宿主种类

云南省曾在羊(山羊、奶山羊、绵羊)、牛(奶牛、水牛、黄牛)、猪和马(骡)、鹿等多种家畜间开展布病血清学调查,发现血清阳性比例最高的家畜是羊(51.5%),其次是牛(32.9%)和猪(8.7%),羊是人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8,11]。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3年奶牛合作社布病阳性率达4.38%,2013年甚至高达40%,李雪霞等[12]同年检测奶牛血清阳性率为6.81%(6/85),奶牛养殖发达地区人感染病例增加。另外,昆明市的猪场阳性率达4.64%,感染率较同年其他省份高。主要原因是养殖场牲畜来源地域广,品种杂[13-15]。以上数据提示,羊、牛和猪是云南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 易感人群和感染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布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别是饲养、畜牧、屠宰、兽医等职业人群,受感染人群多为男性青壮年,调查对象中男、女血清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职业间布病的感染率和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11]。人群感染来源以接触羊为主(占51.5%),其次是接触猪(26.98%)和牛(8.73%),接触史不明确者占7.94%。感染途径主要为无防护措施接触病畜,或部分地区生食动物血、肉引起的食源性感染[8,11,14]。另外,杨发莲等[16]曾调查龙陵、漾濞、富宁、南涧、云龙、大理6 县(市)布病的感染情况,发现职业人群与非职业人群感染率分别为0.53%和1.38%,非职业人群感染高于职业人群感染,这种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抽样有关,但仍需重视非职业人群布鲁氏菌感染的管控。

4 云南布病流行的时间分布(概况)

4.1畜间 云南省自1958年引进带疫种羊后,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过畜间布病的大流行。毕云龙等[17]于1958-1962年对有过羊流产史的901个羊繁育基地进行调查,检出率4.7%(5 905/),其中奶山羊、绵羊和山羊阳性率分别为7.9%、6.0%和3.4%;1962年羊血清阳性率高至48%,并从流产胎羊中分离到布鲁氏菌。1982-1991年在牛、羊、猪、马等各类家畜的布病血清学调查中检出率为0.64%(2 926/453 911),经有效防疫后,1990-1999年血清阳性率大幅下降,仅为0.03%(30/88 914)[8,11,18]。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520/812.html

上一篇:云南省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临床使用与管理专家
下一篇:云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年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特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