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饶余鉴有求必应的声乐老中医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07: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诸多的声乐名家中,他并不是最著名的,但是他却用自己几十年的歌剧演唱实践,以及在意大利十余年的学习、实践的经验总结,成就了中国声乐界诸多歌唱家,其中不乏在中国

在中国诸多的声乐名家中,他并不是最著名的,但是他却用自己几十年的歌剧演唱实践,以及在意大利十余年的学习、实践的经验总结,成就了中国声乐界诸多歌唱家,其中不乏在中国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大牌歌唱家。当得益于他指教的歌唱家或圈内外朋友对他竖起大拇指时,他只是笑呵呵地半调侃半认真地说:“我愿意成为中国声乐圈子里有求必应的‘老中医’。”他,就是上海歌剧院资深歌剧表演艺术家、旅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饶余鉴。

年轻时,我曾就职于中央民族乐团,在那里任独唱演员,整天跟民歌、民乐打交道,一干就是十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机会在院团的公演中担任独唱,特别是与近百人的民族乐队合作,那真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我对民族乐队演奏的曲目也了解了很多,其中不乏像《骊山吟》这样的名作,更知道作品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饶余燕,但那时并不知道他正是男高音歌唱家饶余鉴的哥哥。正是受到作曲家哥哥的影响,饶余鉴才走上了音乐之路,开始了他的歌唱人生。

与很多歌唱家的经历相仿,在中央音乐学院几年的大学学习给我打下了音乐和歌唱的基本基础,但是高音演唱技术直到我毕业乃至毕业后的若干年都没能如愿地得以解决,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四处求师。

主演歌剧《蝴蝶夫人》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演出《安德烈·谢尼埃》后留影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听说过饶余鉴这个名字,但是真正知道他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意大利米兰我找到了这位歌唱家的踪迹。回国执教后,由于饶余鉴老师的演唱及教学光盘的流传,我更加关注他的演唱及声乐教学理念。这位点拨过诸多歌唱家,让他们信心满满地站在歌唱舞台上,站在国内外声乐赛事的领奖台上,自己却默默地躲在幕后的声乐教师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饶余鉴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饶老师的歌唱理念到底是什么?他的声乐教学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声乐大腕?他为什么如此喜爱声乐教学?由于心里有诸多疑问,我想有机会一定要结识一下这位“神秘”的歌唱家和声乐教师。

2017年3月,受“第十四届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组委会的邀请,我与《歌唱艺术》杂志的同人们一起飞到上海,参加了中美声乐教育专家云集的“中国声乐人才国际化高峰论坛”。论坛结束的第二天,我便忙不迭地致电饶余鉴老师,约在我住的汾阳花园酒店见面。中午时分,饶老师如约而至,我终于见到了这位让我仰慕已久的在中国声乐界举足轻重的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饶老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气宇轩昂,洪亮而充满头腔色彩的高位置声音让人着迷。这次与饶老师的当面交流绝不是一般的采访,而是一次极佳的学习机会。

饶余鉴老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1981年由文化部公派至意大利留学,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及斯卡拉歌剧中心主修声乐及歌剧。1986年,他在意大利“第五届诺亚拉国际声乐比赛”及“纪念巴西作曲家高梅菲诞辰150周年作品演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成为这两项国际比赛中首位获奖的中国歌唱家,欧洲媒体评论他是“比意大利人更意大利化的中国歌唱家”。1996年回国后,饶余鉴老师积极投身声乐教学,除指导登门求教者外,他还兼任了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等多所音乐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导师。我想,这次对他的采访过程中他绝对不会大谈特谈自己演唱上曾经的辉煌,而一定是单刀直入式的“饶余鉴声乐教学纪实”。

采访中,饶老师和我所聊的一切与歌唱有关的内容都让我喜出望外、从中受益,将采访整理成文章后让我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饶老师对声乐教学的那份投入和挚爱将鼓舞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去工作、不懈地去追求、不言放弃。(下文饶余鉴简称“饶”,笔者简称“马”。)

马:饶老师,您好!一直想拜访您,但总是因为事情太多耽搁了。这次我住的酒店正好在市中心,就把您请过来了。您今年正好80岁,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上海歌剧院唱歌剧,还是在意大利考察、深造、演唱,以及回国后致力于声乐教学,您一直把声乐当作“头等大事”。我知道,有不少中国当红“美声”歌唱家和年轻声乐学子都曾经或一直在您的门下求学。他们都想从您这里获得更加纯正的“美声”,或直白地说,很多人都是为了获得较舒服的高音而找到了您。您不图名、不图利,有人说,您是“中国声乐教育的幕后英雄”。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1/0722/918.html

上一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中医衍生品设计
下一篇: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