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流官到土著大姓:魏晋南中大姓霍氏家族的变(4)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0 1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

“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4]115

从后面霍氏征讨交州可知,所谓诸将均是当地领有部曲的大姓。蜀汉灭亡前夕,谯周反对退保南中,称“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4]115。蜀汉国小民贫、长期用兵,对于南中诛求无厌。南中人士对此甚为不满,只是慑于蜀汉兵力而已。此外,大姓以门户利益为先,岂会为一个行将就木的小朝廷尽忠,自然要求速降。霍弋此时如果一意孤行,很可能会身死族灭。外部的情势也不容乐观,264年年初孙吴“围蜀巴东守将罗宪”[4]121。南中与孙吴接壤,面临其威胁。霍氏深知维持自己的地位乃至安全,需要有一个依靠的力量。是先前的蜀汉,还是眼下的曹魏,这一点是次要的。而当时掌握魏国实权的司马氏需要安抚南中,也乐于接纳南中的实权人物。蜀汉亡国之际,如霍氏一类外来家族原本应在被内迁之列。可是,霍弋“拜南中都督”[4]115,仍旧镇守当地。

霍弋归顺后不久即对孙吴治下交趾发动进攻。263年,孙吴交阯郡吏吕兴等杀太守孙谞,据郡起义。264年,内附曹魏,但吕兴旋为部下所杀。远征兵力,据《华阳国志》“霍弋表遣建宁爨谷为交趾太守,率牙门将军建宁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熊、李松、王素等领部曲以讨之”[3]303。用兵实际以南中大姓部曲为主力,其中不见霍氏部曲,霍弋或希望以此来消耗大姓实力。远征起于264年,次年西晋代魏,随后数年,南中军先后破交阯、郁林、九真、合浦等郡。孙吴之反击相当不力,直至271年勉强收复交趾。

三、融入当地

霍弋卒于何时,史料未能明言。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孙吴收复交趾在271年。又《晋书.陶璜传》载,霍弋先与诸将约定守城期限,271年陶璜对其部将称霍弋已死。霍弋卒年当在此之前不久。霍弋卒后,史称“弋卒,子在袭领其兵”[3]247,其部曲由其子霍在统领,霍氏落籍南中。中央政府不再从这个家族中委派南中长官,而这个家族日益融入当地。

270年,即霍弋去世前后,西晋分南中四郡为宁州,并以鲜于婴为刺史。西晋不以在当地有实力的霍氏为刺史,而用外籍官员鲜于婴。一方面霍氏为当地实力家族,如果以霍氏为刺史(晋武帝曾以霍弋遥领交州刺史),必然使得其坐大。另外一方面,晋武帝对于吴、蜀降臣,虽然一时利用其武力,但一待时机成熟即将其置于闲地。新立宁州州治设在云南郡,有意避开蜀汉以来南中的首府建宁,或出于避开当地大姓的考虑。同时,该郡距离巴蜀较近,便于控制。鲜于婴任宁州刺史至284年,西晋当年改宁州置南夷校尉,首任校尉为天水人李毅。

此时,霍氏的利益与居地建宁密切联系起来。时人列举建宁大姓,其中就有霍氏。如《华阳国志》述及建宁郡称:

“建宁郡,治故庲降都督屯也,南人谓之“屯下”……有五部都尉、四姓及霍家部曲”[3]267

霍氏单列,可见在当地大姓之中霍氏势力尤为不俗。部曲之名始见于《汉书》之《李广传》、《赵充国传》,两汉时指军队两级编制。魏晋以来随着依附关系的强化,演变为一个数量庞大的依附群体。部曲:“介于良人和奴婢之间……被世家豪族牢固的束缚在土地上……实行父死子继的制度。他们要世世代代为世家豪族耕种土地和保卫庄园”[5]。南中大族自东汉中叶以来即拥有部曲,蜀汉:“分其羸弱配大姓……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以夷多刚很,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3]247霍在所领之兵,即《华阳国志》之霍家部曲。由于霍氏由荆楚移入,其部曲来源当有以下几途。

第一,霍氏原本领有。据《三国志》本传,东汉末年霍氏在南郡即有部曲数百人,由霍氏家族世代统领,跟随主人入蜀。入蜀之后,霍峻固守葭萌城,有兵数百,当即旧部曲。

第二,蜀汉庲降都督所领军队。蜀汉设置庲降都督,都督本身即为武官,其统领征讨的记载也不绝于书。直至晋代,南中人仍称建宁郡为“屯下”。屯为两汉军队一级编制。因为庲降都督领兵驻守于此,故有此称。霍弋归附后,继续统领旧部。魏晋以世兵为主,士兵另立户籍、身份世代承袭且隶属某一将领。对将领而言,所领兵士,可以由子弟承袭。霍氏久据南中,地方险远,久不受代。霍弋卒后,史称其旧部由其子统帅。包括之前蜀汉南中屯兵在内的兵士沦为其私兵,久而久之,他们对于将领日益依附,终被冠以“霍家部曲”之名。霍承嗣墓壁画画有各族人物,研究者一般认为这是夷汉部曲。在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下,这个家族由流官逐渐变为领有部曲、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大族。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0720/375.html

上一篇:《中外医疗》约稿函
下一篇: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