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付金荣教授从湿瘀论治复发性流产的经验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1 16: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流产是指妊娠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1 000 g者。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流产定义为妊娠20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500 g者。经典的理

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者称为复发性流产。流产是指妊娠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1 000 g者。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流产定义为妊娠20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500 g者。经典的理论将连续发生≥3次的自然流产定义为习惯性流产。复发性流产(旧称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之为“滑胎”,是指一对夫妇发生连续≥3次的流产,约占育龄妇女的1%~5%。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复杂,有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等因素,还有40%~80%原因不明者。其复发风险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临床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效果不甚显著;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显著增加。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现状

《说文解字》里曰:“瘀,积血也。”可谓一语道破了造成复发性流产主因的“瘀”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流产的病理为底蜕膜出血或蜕膜海绵层出血坏死或有血栓形成,或由于底蜕膜反复出血造成胚胎的绒毛与蜕膜层分离,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流产[1]。这些现代化的医学检测手段,证明了这些病理变化都是典型的中医瘀血特征。因此,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一定的天然的优势。

以补肾固胎为主的治疗:中医认为,母体先天不足,肾精匮乏,引起胎元不固。《女科经纶》曰:“女子肾脉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若肾气亏损,使之不能固摄胎元。”故肾虚,冲任不固难免发为滑胎。因此,补肾是防治滑胎的关键,很多学者采用补肾为主的治法。

“经方”为主的治疗:清代张锡纯创制的寿胎丸防治滑胎,流传至今。后人运用寿胎丸加减防治滑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中药预防为主的治疗:蔡小荪教授认为滑胎的病机主要是肾薄受胎不实,冲任不固,气血失于温煦,胞脉失于濡养,则屡孕屡堕;或脾虚生化无源,亦致滑胎[2]。故本病治疗重在孕前调理,宜补肾、健脾、养血、固冲调治,为种子提供良好的土壤;孕后补肾益脾,调冲任、固胎元。蔡老自拟育肾健脾安胎汤治疗滑胎,疗效显著。

付金荣师从蔡小荪教授,跟随蔡老临诊,亲聆教诲,深得蔡氏诊疗思想厚传,并加以实践,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她认为:湿瘀并存是妇科疾病的病理转归。因湿致瘀,因瘀致湿,湿瘀并存,互为因果,导致许多妇科疾病发生,湿瘀同治是妇科疾病的一大治疗方法,并把这一治疗方法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典型医案

患者,女,37岁。初诊:2015年12月21日。主诉:反复胎停流产3次。病史:患者14岁初潮,4-5/30-37,0-0-3-0,结婚5年,反复孕8周左右自然流产,行清宫术3次,末次流产2015年5月,孕49天胎停。现在流产后半年,11月18日宫腔镜提示:宫腔轻度粘连,求中药调理,准备再次怀孕。末次月经2015年12月13日,5 d净,量少色暗,有血块,伴痛经。刻下:带下量多、色微黄,偶有外阴痒,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寐差,舌质红,苔薄,脉细。西医诊断为复发性流产,中医诊断为滑胎。证属肾虚血瘀症,治拟补肾活血,养血通络。处方:茯苓15 g,桂枝3 g,生地12 g,丹皮9 g,桃仁9 g,红花9 g,赤芍12 g,川牛膝9 g,石见穿30 g,皂角刺27 g,仙茅9 g,仙灵脾12 g,椿根皮12 g,败酱草25 g,远志9 g,14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服。嘱:每日测基础体温。

二诊:2016年1月8日,刻下经期将至,主诉烦躁胸闷,腰酸,白带多。治拟健脾益肾,理气活血。处方:当归9 g,生地9 g,熟地9 g,白芍12 g,川芎6 g,川楝9 g,泽兰9 g,泽泻9 g,益母草12 g,香附9 g,川牛膝9 g,川断9 g,丹参9 g,椿皮12 g。14剂。

三诊:2016年2月5日,末次月经1月19日,5 d净,经量略增多,腰酸、小腹坠胀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拟益肾培元。处方:茯苓15 g,生地10 g,熟地10 g,仙灵脾12 g,仙茅10 g,女贞10 g,炙龟板10 g,鹿角霜10 g,巴戟天12 g,苁蓉10 g,河车粉6 g(吞)。14剂。

四诊:2016年3月11日,停经48 d,查 P 30.36 nmol/L, HCG 5437 mIU/mL,舌质红,苔薄,拟益肾安和。方药:党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炒杜仲10 g,川断10 g,桑寄生10 g,白芍24 g,陈皮5 g,淡子芩10 g,苏梗10 g,苎麻根6 g。3剂。2016年3月14日,停经52 d,B超示孕囊14 mm×9 mm,胚芽可见,长约6.6 mm,胎心搏动可见,治拟健脾益肾安胎:茯苓12 g,炒白术10 g,炒杜仲10 g,川断10 g,桑寄生10 g,淡子芩10 g,苏梗10 g,苎麻根6 g,女贞9 g。7剂,续服中药调理3个月,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孕月,各项产检均正常。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1001/467.html

上一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肝论治”思想的相关
下一篇: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