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单向肠灌流模型在中药肠吸收研究中的应用(3)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2 03: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中药方剂及中药制剂方面的研究。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也逐渐被应用于中药方剂及中药制剂的研究中,如葛根芩连汤、栀子厚朴汤、复方丹参制剂(复方

(三)中药方剂及中药制剂方面的研究。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也逐渐被应用于中药方剂及中药制剂的研究中,如葛根芩连汤、栀子厚朴汤、复方丹参制剂(复方丹参片与滴丸)、通塞脉微丸、桂枝茯苓胶囊等。

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的应用概况

(一)用于研究中药的吸收机制及吸收动力学。药物的吸收机制包括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当药物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时,Ka和Papp值与药物浓度无关,其吸收动力学是线性动力学过程,若不是线性动力学过程,则可能有主动转运参与。宋洪涛[7]等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阿魏酸的小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阿魏酸的肠吸收速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其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为一级动力学吸收过程。张颖等[8]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研究汉防己甲素肠吸收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的吸收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的特征,吸收机制是被动扩散。

(二)用于研究中药的有效吸收部位。采用一定浓度的药物在大鼠不同肠段分别进行肠灌流实验研究,可以分析该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王平[9]等以大黄游离蒽醌混合物进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酚在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吸收均较大,大黄素甲醚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苏红等[10]研究发现紫草素在大鼠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

(三)用于研究中药肠吸收的影响因素。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中药的肠吸收影响因素,为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依据。

1.研究pH值对中药肠吸收的影响。药物的透膜吸收主要以分子的形式进行,而肠道内的酸碱度会影响药物的解离情况,进一步影响到药物的肠道吸收。吴迪等[11]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调节磷酸川芎嗪供试液的pH值为7.4、6.8、5.0,以空肠段为灌流部位,考察不同pH下的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当pH值为6.8时,ka和Papp最大,其次是pH值为7.4,pH值为5.0时,ka和Papp值最小。

2.研究灌流速度对肠吸收的影响。吴迪[11]等以空肠段为灌流部位,分别考察灌流速度为0.2、0.4、0.8mL/min时磷酸川芎嗪的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的ka 和Papp有显著性影响,随灌流速度的加快,ka和Papp值呈线性增大。但是不能因此判断灌流速度越大吸收越快。有学者认为,灌流速度越大可能会对肠上皮细胞的破坏,使得药物吸收速率越快,所以应使灌流速度在0.2~之间[12]。

3.研究处方剂型因素对吸收的影响。处方制剂因素对药物成分的吸收率有影响,张伟玲等[13]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比较了芒果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发现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大于芒果苷。杜志永等[14]对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研究,发现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使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增加。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

4.研究肠道转运蛋白对中药肠吸收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内有外排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够将肠道细胞内药物通过外排作用重新转运到肠道内,导致药物的吸收量减少。其中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对药物吸收程度影响最为显著。杨本坤[15]等以盐酸维拉帕米为P-gp抑制剂,考查不同浓度盐酸维拉帕米对肉桂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盐酸维拉帕米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肉桂酸可能是P-gp的底物。再以吲哚美辛为MRP2抑制剂,考查不同浓度吲哚美辛对肉桂酸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不大,说明肉桂酸可能不是MRP2的底物。

(四)用于研究中药配伍的相互作用。中药临床应用多以配伍的形式,通过配伍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葛根-白芷为中医常用的药对,梁新丽等[16]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发现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在空肠吸收明显增加,表明白芷提取物对葛根有促吸收作用。汪汀等[17]采用单向灌流法评价栀子厚朴汤方剂配伍对栀子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厚朴汤方剂配伍,增加了主要药效物质栀子苷的吸收。

三、结语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因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控性强等优点,成为研究中药肠吸收的主要模型,应用较为广泛。中药中化学成分复杂,其提取物中的成分与单体成分的肠吸收结果有时是会不一致的,因此不能简单以单体成分的吸收替代提取物中该成分的吸收情况。中药肠吸收的研究思路应该是:首先从某一味药的单体成分研究幵始,过渡到混合物,再到提取物甚至是方剂等,才能对中药的肠吸收进行透彻的研究。但是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到如下问题:一是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会对十二指肠中药物成分的吸收产生影响,需要将胆汁引流或胆管结扎;二是药物成分的溶解度不好可以加入吐温-80、Cremophor EL 35等助溶剂;三是灌流管路对药物成分产生物理吸附,在实验前需要对灌流管路进行饱和;四是肠道会对灌流液中的水分的吸收与排泄,应采用重量法进行校正。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1012/475.html

上一篇:创新发展 让企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访云南千
下一篇:《西游记》中的仙药为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