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补肾调肝方逆转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4)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2 17: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05);补肾调肝方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 3 讨论 Discussion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

< 0.00),表明25 μmol/L泼尼松龙能够成功诱导斑马鱼骨量减少;与泼尼松龙模型组比较,100 mg/L阿仑膦酸钠溶液组中骨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01)。补肾调肝方组中,在一定质量浓度内,随着补肾调肝方质量浓度增加,斑马鱼头骨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均随之增加。10 mg/L补肾调肝方溶液中斑马鱼头骨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与泼尼松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肾调肝方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 0.01);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 0.005);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 0.001);当质量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5),但其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均比250 mg/L时下降。结果说明50,100,250 mg/L的补肾调肝方可对抗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并呈浓度依赖性;低质量浓度则无明显的抗骨质疏松作用,而高质量浓度组斑马鱼的头骨染色面积和累积吸光度值却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Discussion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矿物质密度低,骨微结构、矿化受损或骨强度降低而增加了骨折的风险[15]。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的认识主要包括肾精亏虚,脾胃失调,瘀阻脉络,肝失疏泄[16-19]。其中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根本,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20],肝失疏泄导致气血瘀滞是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若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淤血导致骨内微循环障碍,使新骨形成及旧骨的吸收减少[21-22]。因此,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补肾调肝。

补肾调肝方中骨碎补为君药,起补肾益精之效;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当归补血;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共为臣药。白术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石菖蒲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菊花散风清热、平肝阳;合欢皮解郁、和血、宁心、安神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补肾壮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23]。

作为研究工具,斑马鱼因具有体型小、易养殖、成本低、发育迅速、产卵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透明、对外界环境反应迅速、基因组与人类同源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24-25],近年来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已被逐步应用于药物筛选当中[26-28]。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具有简单、高效、高灵敏及低成本的优势,克服哺乳动物实验强度大、耗时长、低灵敏、用样量大,以及细胞模型条件要求苛刻、作用环节单一等缺陷[29]。该模型有望突破中药在体抗骨质疏松活性高效评价的制约,为早期、快速评价中药及其复方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提供思路与方法。但目前斑马鱼的中药给药换算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斑马鱼实验之后,应当再搭配使用其他动物模型,特别是哺乳动物(如小鼠等)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30]。

此次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作为临床当中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泼尼松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次实验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成功评价了补肾调肝方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补肾调肝方的初步安全性。数据显示,补肾调肝方在50 mg/L开始出现抗骨质疏松作用,在250 mg/L具有最为显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在质量浓度增加至500 mg/L时,头骨染色面积和累计吸光度值有所降低,表明药物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不是随着质量浓度增大而效应增强的,这可能与药物在斑马鱼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质量浓度在500 mg/L以上对斑马鱼幼鱼的心血管发育虽未见明显影响,但会降低斑马鱼胚胎的累计存活率及孵化率。结果显示,抗骨质疏松有效剂量浓度与出现中毒症状浓度相差近10倍,提示补肾调肝方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此次研究为斑马鱼模型高效评价中药抗骨质疏松抗效果的合理性、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后期将以补肾调肝方对骨质疏松症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为主,探讨补肾调肝方产生抗骨质疏松症作用的机制。

[1]ENSRUD KE, CRANDALL Int Med.2017;167(3):17-32.

[2]PASKINS Z, JINKS C, MAHMOOD W, et priorities for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research: results from a general population ;12(1):45.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0722/383.html

上一篇: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效
下一篇:重症患者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