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戴芳芳主任医师辨治骨质疏松症经验撷萃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4 04: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主要表现为疼痛,重者可导致脊柱的变形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1]。主要表现为疼痛,重者可导致脊柱的变形和骨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增加,骨质疏松将越严重。有临床调查表明[2],在21世纪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已有超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患者超过160万。最新研究显示[3],我国骨质疏松的总患病率为6.6%~19.3%,平均13%。因此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为钙剂及适量的维生素D,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以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为主。但这些药物或作用不持久,或副作用较大,影响了临床疗效的发挥,且价格相对昂贵。

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能有效改善症状、患者依从性好、价格适中。戴芳芳主任医师为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中医药在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研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将戴师治疗骨质疏松症临证经验具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骨质疏松症在古代医籍中未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其腰背酸软、周身疼痛乏力等主要症状以及历代医学著作的描述,可将其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等证。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机,肾精的盛衰密切关系着骨的功能是否正常, 且随着年龄渐增, 肾精逐渐亏虚, 骨枯髓减, 而发生骨痿[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得以濡养,骨则强壮。《素问·痿论》曰:“肾者水藏也, 今水不胜火, 则骨枯而髓减, 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

戴师认为,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肝郁、脾虚皆为发病因素。发病过程中,由于个人先天禀赋、疾病影响、摄生不当等原因,肾精亏虚,精血亏少则无以主骨生髓。脾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先天肾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滋养先天;同时脾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不畅而堆积成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主筋、肾主骨,肝气不疏则血行瘀滞又可成瘀。“不通则痛”,故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表现为腰背酸痛等症状。同时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无以濡养脏腑。进而更导致脾失濡养,则水谷精微布散不能;肾失濡养,则肾精更虚,由此更加重了骨质疏松。戴师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将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为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郁肾虚证。

2 辨证论治

2.1 肾虚血瘀证

本证多见于老年患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随着年龄增长,肾精开始逐渐衰耗,肾精不足则影响骨髓化源。肾为先天之本,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脏腑的气血运行。精血同源,精气不足则气血运行不疏,故肾虚易致血瘀。本证多表现为腰膝酸软,周身疼痛,筋肉挛缩,活动受限,伴有耳鸣,时有眼花,小便频多,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疗上当以补肾填精、活络定痛为主。

验案举隅:患者,男,57岁,2015年12月初诊,主诉腰背疼痛2年余伴四肢酸痛半年,患者目前腰背疼痛,四肢乏力酸痛,不能持重,劳累后加重,近半年来时有四肢抽筋,夜尿较前增多,每晚4~5次,每次小便量少,大便正常,夜寐尚可,舌质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平素曾自行口服钙尔奇D效果不佳,且从事室内工作,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较少。查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脊柱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分别为-2.6,-3.8,检测25-羟维生素D为7.4 ng/mL。西医诊断: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辨证属肾虚血瘀证,治宜补肾填精、活血止痛,方用自拟益肾健骨方加减。组方:鹿角霜15 g,狗脊12 g,阿胶9 g,熟地黄15 g,黄柏12 g,六神曲10 g,云茯苓15 g,三七9 g,全当归15 g。14剂,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并配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嘱患者加强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合理饮食。

二诊:服药2周后患者觉腰背疼痛较前好转,四肢抽筋未作,仍感四肢乏力,夜尿频。原方加炒白术10 g,生黄芪10 g,何首乌10 g,菟丝子15 g,淫羊藿15 g,14剂继服。配合针灸治疗,取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及局部取穴治疗。

三诊:患者诸证较前均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中成药制剂健骨丸(鹿角、阿胶、狗脊、熟地黄、茯苓、神曲、三七和黄柏)5 g,早晚各1次口服巩固治疗。并嘱患者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可配合联系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方法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并辅助负重运动,以抗阻力运动为主,如负重深蹲等,或者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进行额外负重,以增加运动的强度,对骨骼产生更大的刺激[5]。

文章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网址: http://www.ynzyzyzz.cn/qikandaodu/2020/1004/470.html

上一篇:骨碎补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OPG/RANKL/RANK
下一篇:顾锡镇教授治疗继发性癫痫验案撷菁*